這本書,本身也是一本非常成功的行銷範例,不管是書名的選取,還是封面圖示的設計,我覺得都有其獨到之處。
以目前網路行銷的發展狀況來看,瘋狂圈粉 + 訂閱飆升 + 刺激慾望 + 流量心法 + 無痛變現,絕對都是許多網紅族心目中最重要的期望目標,因此,把這些「重要關鍵字」印在書皮封面,某種程度也會吸引許多潛在消費者的目光 ..... (聰明+高招!!)
於是乎,在手頭很緊的情況下,考量吃兩個月的泡麵仍能活著的情形下,就買來翻翻唄!
即便,也許,不會有啥顯著性的改變或進步,但只要能為莘莘學子盡一份心力,我覺得這樣也就值得了 .....
(慣例噁心 ..... 的開場白啊!)
看完這本書以後,其實腦海中浮現了一個相當古老等級的廣告基本理論:AIDA(或AIDMA)
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參考,美國的廣告學家艾里亞斯·路易斯(Elias St. Elmo Lewis),在1898年,首度提出稱為「AIDA」的消費者行為模式;而AIDMA,是1920年代美國廣告專家山姆·羅蘭·霍爾(Samuel Roland Hall)在其著作中闡述 廣告宣傳 對消費者心理過程的縮寫。
簡單的來看,AIDA(或AIDMA)就是 廣告宣傳 對消費者的 < 心理與行為 >的過程解析:
吸引注意力 (Attention)>>引起興趣 (Interest)>>刺激慾望 (Desire)>>購買行動 (Action)
吸引注意力 (Attention)>>引起興趣 (Interest)>>刺激慾望 (Desire)>>確認記憶 (Memory)>>購買行動 (Action)
後來,在2004年,日本電通根據美國 AIDMA 法則所延伸出的理論 AISAS,主要是把傳統的消費流程導入了網路購物的過程,再加上社群媒體的興起,顧客的購買旅程從引起興趣後開始發生了改變,從 被動的接收資訊 轉變為 主動式的搜尋(品牌/商品/服務),促成購買行動後並使用社群媒體的心得分享過程。
吸引注意力 (Attention)>>引起興趣 (Interest)>>主動搜尋 (Search)>>促成行動 (Action)>>主動分享 (Share)
介紹完以上約略的歷史進程以後,我想說的是,在這些理論的「共同點」中,倒底是吸引注意力 (Attention) 重要,還是引起興趣 (Interest) 比較重要?
因為就經驗而言,吸引注意力只要投放適當媒體即可做到,但難度就是預算規模是否符合設想;而引起興趣的部分,由於多半都只能符合某個比例的潛在消費客戶,所以,最好多拍幾個不同主題的廣告,來吸引不同客層或不同客群的興趣。
但就這本書的內容(腦神經行銷學)而言,似乎又啟發了我其他的想法 .....
譬如說,如果你是在美國中西部的偏鄉等級,那能做到吸引注意力 (Attention) 就變得比較重要,因為如果讓受眾看到就會有機會引發興趣,例如T-bar廣告看板;但如果是在紐約或曼哈頓大城市的範圍,因為平時訊息量已經接近爆炸等級,所以,消費者比較容易陷入「視而不見」的情境,所以,這時候引起興趣 (Interest) 就變得格外重要,因為,很多引爆話題的議題都是要靠「口語傳播」(二次傳播)。
( 此刻,請容許我跳回到正題 ) ..... 其實,這本書不太算我們傳統行銷或企管的書籍內容,但就是會給我們一些「除此之外」的省思與想法。
但也因為作者這些不同於以往的思考觀點,所以,啟發了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思考方向。
現在,我就用最誠摯的心,來繼續介紹這本書皮封面與內容有點不太搭嘎的「腦科學」管理類巨作唄!
在序章中,作者認為,「市場」是需求相同的腦集合體。就像管理學之父杜拉克(Peter F. Drucker)曾說:「企業要產生的是感覺被滿足的客戶。」就本書作者的說法是:「企業的存在價值,在於是否滿足顧客的腦。」
第一章:人類的意志或行動,有95%都由潛意識決定
1. 問卷調查或是團體訪談,往往有以下陷阱:
.有時無意識的決定無法轉化為語言。
.有可能因為問題的設定,而使結果有所改變。
.有可能因為問題的設定,無法得知設想不到的事。
.訪談對象會視情況,使用真心話或是客套話。
.由於是事後的調查,因此有可能偏離事實。
2. 消費者可能會先「盲目選擇」,事後才開始編理由。
3. 選擇「親近性」或「新奇性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本能反應。
4. 「助推(nudge)」,讓人樂意從潛意識改變消費行為。(有點類似台灣帶風向的意思。)
第二章:商品研發,從製造消費者「記憶」開始著手
1. 記憶的三個程序:編碼、儲存、檢索。編碼的重點,就在於類似貼標籤的作用。
2. 建立「記憶標籤」,同時建立「品牌識別」,你的商品就容易成為首選。
3. 提升消費者使用時的便利程度,提升使用時的舒適性,會給消費者記憶帶來很大影響。
第三章:消費者的「情緒」,對消費行為影響大
1. 喜怒哀樂,你的情緒,某種程度是為了保護你自己而存在。
2. 巧妙的「選擇流程」,讓客戶處於高興愉悅的狀態下買單。(怎樣做才會讓消費者愉悅?)
3. 原本不大期待,但購買後卻超乎預期地滿意,這時滿意度會大幅超越事前的期待值,讓人想再次購買。
4. 「促進習慣化」也是促銷的方式之一,例如:餐券促銷的方式、飲品更安全飲用(熱咖啡)、飲品更方便使用(可樂的包裝)等。
5. 大腦在潛意識之下可能會設定多個目標:健康走向、高級品牌帶來的虛榮感、安全感、社會貢獻、自我實現等。
第四章:習慣性或無意識的「認知偏差」,影響有意識的決策
1. 雖然「敏捷的思考」使決策快速,但也可能會造成「認知偏差」。(智商越高越有可能發生。)
2. 大腦迅速地進行決策,有時會因為「認知偏差」,而誘導出錯誤結果,例,慕勒-萊爾錯覺(Muller-Lyer illusion)。
3. 十二項常見的「決策偏差」項目:利己偏差、情感太過投入偏差、團體迷思、顯著性偏差(只注意較醒目部分)、證據偏差、可得性偏差、錨定偏差、光環效應(用美化眼光看待事物)、沉沒成本謬誤(用過去已投資的支出,做出繼續投資的判斷)、過度自信偏差(過度樂觀)、對於最壞的情況的準備(風險管控)、損失迴避(為迴避損失而剔除高風險的選項)。(p.115)
4. 高估自己,低估他人或環境的影響,這類偏差就藏在你我的潛意識之中。
5. 讓客戶的大腦滿意,就是企業存續的關鍵。(自己是否偏差?對方是否偏差?組織結論是否偏差?)
第五章:兩套「資訊處理法」並用,大腦快速反應處理
1. 要做出能應對環境變化的良好對策,只有不斷累積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,就是一切的關鍵。
2. 並非最強的強者得以生存,也不是最聰明的生物能延續下去,唯一能生存下來的,只有可以調整或變化的生物而已。
3. 某個行業的頂尖達人,匯聚積累的寶貴經驗,會轉變成為潛意識裡的直覺反應。
4. 只要維持在安全且安定的狀態,大腦可能什麼都不需要做,有點類似電腦待機的狀態。
5. 人盡皆知的「七色彩虹」,在光學的角度來看,既不是五色也不是七色,而是從紅色到紫色的連續光譜。
第六章:「跨感官整合模式」教您製造品牌好印象
1. 「跨感官整合模式」的感官包括味覺(味道)、嗅覺(香氣)、聽覺(聲音)、視覺(光澤)、觸覺(表面粗糙)等。
2. 視覺資訊,最能影響大腦感知且優先影響。(也就是為什麼明星或政治人物會這麼重視修圖的重要因素。)^^"
3. 食品業界的「基本五味」包含苦味、酸味、甜味、鹹味、鮮味,但不包括「辣味」。
4. 講話冷淡、應對態度隨便的服務人員,和笑咪咪且服務仔細周到的服務人員,會讓人在用餐前的心情就有所改變。這是因為服務人員的表情(視覺)和用詞(聽覺)造成客戶腦中的認知(感官)有所改變。
5. 根據實驗結果,公司名稱(文字)、品牌標誌(圖像)、商品名稱(文字)、商品包裝(圖像)之間有重要關聯性,如彼此關聯性不佳,可能會造成消費者潛意識中「不自然」的感覺,可能會成為「妨礙購買」、「降低評價」的重要因素。
第七章:人際溝通的關鍵,「鏡像神經元」是重要因素
1. 現代商業讀心術,站在對方(顧客)的角度或立場思考,在腦中負責這項職責的就是「鏡像神經元」。
2. 很多服務業會特別訓練接待人員的待客禮儀,這不只是人才培育的對策,也是行銷戰略的一環。(Smile ^^)
3. 「神經元行銷術」製造「共同感受」新手法,例如,美國超級盃期間的電視廣告做為測試題材。(p.185)
4. 不同的待客對應,細微的改變就能讓顧客的心產生變化,例如,雙手遞茶或是單手遞茶等。
5. 商務場合要注重服裝的整齊體面,這是為了不讓對方的腦部產生不愉悅的情感起伏。
第八章:「神經傳導物質」是誘發行為的隱形力量
1. 大腦會分泌多巴胺、血清素(serotonin)等數十種化學物質,在需要對身體傳達訊號時釋放出來,統稱「神經傳導物質」。
2. 吃了美味的點心,還想再吃一個,正是「多巴胺」產生了作用;負責降低不安的神經傳導物質是「血清素」;掌管同理心或信賴感的「催產素(pitocin)」,則為女性的分泌量較多。
3. 不同的種族或人種間,不安的心理傾向差異也會有顯著不同,例如,亞洲部分人種與歐美人種的差異。。
4. 19世紀德國首相俾斯麥(Otto Bismarck)一面鎮壓社會主義運動,一方面創立疾病保險、養老金等社會保障制度,來改善貧困人民生活,藉此消弭民眾抗爭的背景原因,建立社會穩定的基本盤,也巧妙地改善了社會結構。據說,這也是「胡蘿蔔和棒子(carrot and stick)」說法的由來。
5. 短期間發生顯而易見的劇烈變化,大腦容易留下記憶,相關的理解速度也會加快。
總結:腦科學衍生的三大研究,是未來商機關鍵
1. 預測未來時,必須了解那些是未來不會輕易改變的要因,人口動態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2. 「高齡化社會」是全球趨勢,長者的腦部疾病會影響生活品質,因此,健腦商機會受注目。
3. 全球競爭壓力加大,轉而追求「心靈富裕」成潮流,療癒部分「不滿足」心理。
4. 物聯網時代,一切連網,資訊處理需求無限擴大。
5. AI 的四個等級:
等級一、單純的控制(按照指令動作);
等級二、應對模式按照資料庫檢索動作(使用搜索或資料庫,按照指令動作);
等級三、自動學習應對模式(機器學習範疇,當在這個位置時,如何進行下一步);
等級四、除了應對模式,也學習建立模式用的「特徵量」(深度學習,特徵、外表的辨認學習,能考量許多症狀彼此間的關係)
感謝各位大德蒞臨觀看,這本著作已經介紹到此結束,再次感謝您的觀看。^^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一年能寫一篇讀書心得,當送給自己每年的生日禮物,是一種卑微心態,也是一種成長與成熟。
除了檢視自己這一年的收穫以外,也希望藉此能回饋社會,貢獻一己之微薄力量。
回到這篇介紹文的開頭,提到了美國學者提出的 AIDA 和 AIDMA,日本電通延伸出的理論 AISAS,我試想,是不是可以稍微再整合一下?
因為,在現階段,在某些環節不能偏廢或省略的情況下,如果能讓這個理論思維更健全,會不會就更有延續的價值與意義?
在下斗膽整合後的環節如下,再請各位前輩評判:AIDMSAS
吸引注意力 (Attention)>>引起興趣 (Interest)>>刺激慾望 (Desire)>>確認記憶 (Memory)>>主動搜尋 (Search)>>促成行動 (Action)>>主動分享 (Share)
但我也必須說,許多消費者在主動搜尋 (Search) 後,其實會把消費資訊 (Information) 先儲存在瀏覽器書籤或電腦裡,等到預算許可之後才會促成行動 (Action)。
所以,在主動搜尋 (Search) 到促成行動 (Action) 這中間可能存在時間差,也就是說,搜尋完成後不會立即採取購買行動,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。(當然更多的可能是 ..... 只是單純看看+搜尋資料而已。)
至於說會不會主動分享 (Share) 呢?那就要看該消費者的人生歷練到哪個階段囉!其他的就不多說囉!
(再跳回這本書的讀書心得)
在這本書的第一章到第八章,我們把內容再濃縮一些,用關鍵字來串連,看看會不會有其他的發現。
意志、行動、潛意識、消費者記憶、記憶標籤、消費者情緒、認知偏差、資訊處理法、大腦反應、跨感官、鏡像神經元、人種的心理差異、情感起伏、大腦記憶、理解速度 .....
在這快速的掃描過一次以後,我直覺的反應是,作者想要告訴我們,「包裝」其實很重要,「包裝的設計」可能影響了很多消費者的抉擇。
的確,撇開產品本身的好壞,包裝的確可能左右了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時的決策,也因此,許多國際企業在包裝這一塊都會格外用心。
但,就真的只是包裝而已嗎?就只是外面的包裝,就決定了大部分購買初期的判斷嗎?
當然不是,當然不是只包括表面的包裝而已。
包裝只是一種概念性的問題,就像手機殼或是手機的背蓋,應該也可以算是一種包裝的範疇。
或者說,筆電的機殼設計或選色、汽車的漆色選擇、大樓外牆的設計或顯色,應該都可以算是一種包裝。
又或者說,今天要選擇出席會議的穿著打扮,或是參加晚宴的衣著選擇,都可以算是自我包裝或是顯現自我意識的一環。
包裝,不但具有保護產品的概念,也應有與目標消費者(潛在消費者)溝通的概念存在。
當然,我們也可以認為,包裝也可以算是一種廣告的機制與存在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前一陣子,有位前輩來問個問題,問說:「以目前的所知,哪一商品的行銷最有難度與挑戰性?」
依在下淺見,應該是台北的知名建案「陶朱隱園」最有難度。
簡單的來看,如果一戶要賣個 5 億,可能會有客戶買單,但如果要拉高到 10 億以上,銷售難度就會出現了。
即便用 藝術品 的角度或思維來包裝,仍然不能輕易拉高房價的門檻,所以,一般會認為「陶朱隱園」的行銷難度頗高。
但是,最有難度,並不代表就是無解,只是要看如何包裝與計算而已。
撇開高單價的商品以後,今年我也發現有些桶裝的商品,別具包裝創意與巧思。
例如說,《虹牌油漆聯名款》的 三色芋薯片 和 藝人加持的《嘎蹦熊鮮魷脆片》黃金鹹蛋口味,以傳統油漆桶造型為包裝,來呈現自家的商品,頗具創意與巧思,頗有與西班牙油漆桶馬鈴薯片(Bonilla a la Vista)互別苗頭的味道。
但我單純地認為,台灣這兩款商品的外包裝設計,絕對有更高的設計能量與巧思。
總結以上所言,包裝的好壞並不在於付出成本的多寡,而在於巧思與創意的展現,或是過往累積的經驗能否加值,只要能與你的目標消費者溝通完善,創造雙贏或三贏(商品、消費者、社會環境)的局面,那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優質的包裝展現囉!
人生的困難如是礁石,但,也要海水敢於進擊,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。@ 2022
Derek
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