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

【書評】創新者的六項修練:新創企業的成功密碼




有一陣子沒去看書與買書了,原因不外乎兩點,第一點,我有興趣的書籍類別,內容其實寫來寫去都差不多,看了也沒啥助益,就跟電視劇一樣,都是老梗在演;第二點,我覺得看書是有錢有閒的人在做的事,像我們這種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努力工作的人,實在是沒有太多閒情逸致可以去看書 .......

不過,太久沒去看書買書,我怕過一陣子書店會熄燈打烊,所以,即使在沒有打折的情況下,我還是抽了空去買個兩本,除了希望書店能繼續維持下去以外,而我也可以有題材來為各位讀者服務一下 ......



今天要介紹的一本書,是講有關新創產業的書籍,由於也是外文翻譯版的,所以書中案例大都是國外的成功案例。我除了會把書中的內容約略的向各位讀者報告以外,我也必須要提出一些我個人微不足道的看法,提供給各位參詳。(又準備來臭幹古一番了!)


首先,在書中前言的部分,作者認為當一位創新者不需要商管碩士學位、百萬資金、合適的時機,他認為,許多成功的創新企業家是靠一股熱情所驅動,即使在先前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情況下,依然可以創出一番事業 ......

我認為,在部分產業,因為跨入門檻較低或是有相對成熟的製造代工產業的關係,只要你有好的構想或想法,你的確可以因為某個創意或想法而成功。但是,如果是牽涉到跨入門檻較高的產業,例如生技、醫藥、電子設備等,你沒有相關專業、沒有一筆資金、沒有合適機緣,就算你有很棒的想法,也很難有機會實現。

但我也必須承認,熱情的確是創業非常重要的一環,沒有對某一事業的熱情追求,你真的不可能熬到那企業的初期成長階段。


第一章 的部分,作者認為許多創新企業家是敏銳的觀察家,且懂得發現大家看過卻沒想過的事情。

這類的創新者,他們可能會把某一領域的可行辦法搬到另一領域,再加以轉換調整;或是看見某一問題以後,想辦法設計出嶄新的產品或服務,設法滿足需求;又或者結合數種截然不同的現有概念,獲得整合性的成果。

在這部分,作者認為這些創新者的共同特徵,就是好奇心;並期盼把現有作法加以改造創新,且能擅長發現問題,自行思考,融合現有資源與想法,開創出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。


第二章 節,作者認為部分創新者是會關注願景,把心思只專注在目標上,就像賽車手一樣,只盯著前方,一心一意的往前走;但也不斷修正商業模式,就像賽車手不斷調整方向。

根據書中案例,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是這類型的創新者。他會集中資源,專注發展某一項產品,忽略雜音,設法摒棄不必要的設計,讓消費電子產品變得簡單,藉此打造「簡單又具美感設計」的產品。

此外,賈伯斯即使在 iPod 的銷售上大獲成功,卻也會擔心有別種產品迎頭趕上,因此,他認為:「如果我們不競食掉自己的市場,那就極可能會被別人競食掉。」因此,隨後誕生的 iPhone,在功能上就刻意地吃掉了原本 iPod 的市場。

就如同書中作者的看法,創新者會有個長程目標,不以一時的勝負界定自己,不以業界規則侷限自己,只關注在願景規劃,留意周遭變化,且避免沉浸在過往的失敗或成功。


第三章 的部分,作者提到了OODA的概念,依序是「Observe (觀察)」、「Orient (定位)」、「Decide (決策)」、「Act (行動)」。關於「Orient」的部分,譯者是用「定位」來翻譯,但在行銷學的部分,定位應該是 Position。因此,我想,Orient 如能翻譯為「定向」,可能會比較適切,但就其實質內容翻譯的話,我會覺得「衡量」會更適當。(因為提出這個理論的是一位飛行員。)

這個OODA的概念,主要就是在講述一個果斷的韓戰飛行員-約翰.博伊德所設計的一套能在多變環境下迅速決策的架構,其實,也有點類似行銷理論中的 AIDA 說法。

這概念主要的意涵就是說,一個創新企業的決策者(通常是說那個創辦人),會時時觀察市場與競爭者的變化,然後有系統地整理手上的資訊或情報,彙整成自認為的趨勢或潮流以後,做出決策,然後再執行下去 .......

這樣的說法,我相信是目前每個企業都在做的事情,沒有什麼特別。但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從觀察到整理情資,是決定未來決策與執行的重要階段。因此,如何判別資訊並解讀,將會是整個理論中,最重要的部分。


第四章 中,作者則提到創新者會對自身成果的成功與失敗提出真誠的省思。

書中所言,創新者對目標充滿熱情,所以較能忍受隨之而來的艱難痛苦。創新者也會克服失敗,迅速調整因應,見招拆招,然後繼續向前,換言之,創新者懂得關注在下一步。

由於創新產業並沒有一定的遊戲規則,因此必須要靠決策者完全負責並規劃,創新者必須把錯誤當作成長的機會,而非通往失敗的大門,明白挫折能帶來啟示,進而從缺失中成長。

就像發明大王愛迪生所說:「我沒有失敗,我只是找到了一萬個行不通的辦法而已。」也許,最大的失敗,就是拒絕嘗試。


第五章 中,作者認為單打獨鬥難以成事,團結合作則可以成事。

但就像我先前說的,產業特性必須分開來看,部分產業的確是可以在初期單打獨鬥,但部分產業則勢必要有能集思廣益的團隊,尤其是該創新產品必須跨領域發展的時候。

而在要發展團隊的時候,除了可以利用徵才的網站以外,也可以利用競賽的方式,除了可以用提供獎金的方式以外,也可以提供具有價值的報酬作為獎勵。

此外,根據書中的建議,除了競賽的方式以外,也可以考慮採取遊戲的方式,透過遊戲設計的方式,期盼可以找出解決目標的方案,或是提升工作某部分的成果。

最後,在第五章的尾節,讀者提出了「T 型人才」的概念。T 型人才是指除了對一門領域有專精的研究以外,也會對諸多領域有廣泛的涉略。作者期盼創新者能培養自己成為T 型人才,並以開放的態度融合各種概念。

尤其,目前是全球資訊交流的時刻,各地人才都會有各自的思維經驗與技能,如果能有機會相互交換意見與集思廣益,也許更能提出一些創新的點子。


在最後的 第六章 節中,作者希望創新者除了能發展自身的事業以外,也能做一個慷慨助人的企業家。為什麼以助人的角度來看呢?作者認為,創新產業要有所突破,常常需要群策群力,也必須要與他人通力合作,因此,互利互惠會變成一項重要的關鍵。

當然,如果創新者能以助人為出發點來創業,相信也可以找到不少創業發達的機會。

根據書中所言,行善足以感染他人。筆者也希望,這個世界可以多一點關懷,多一點和諧,少一點爭權奪利,少一點社會不安,至少在這已經夠痛苦的世界裡,能夠找到一點安穩和樂的空間。



在最後總結的部分,作者認為前六章的內容與心法,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的內容,並期盼各創新者在創業的過程中,能以膽識相隨,才智、力量與魔法就會跟隨著你。

並請相信你自己,相信你的點子,相信你自身的能力,也請抱持著無可動搖的信念。用樂觀的心態面對失敗,用確實檢討來檢視自身的努力,作者認為,沒有創業是一帆風順的順境,大多要經歷過一段漫長的艱辛,才終於會獲得成功。

創新與創業,是一個源自信念的行動,是一股追逐夢想的熱情,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潛能,但前提是要有勇氣,並有執行下去的力量,再加上棄而不捨的態度。因此,能不能加入創新者的行列,完全取決在各自本身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看完本書以後,我覺得這也是一本告訴你創新者態度與心法的一本書,當然,我覺得有價值的部分,是書中有一些成功案例可以參考。

但回到創新成功的本質上,就我個人的淺見,這本書應該是沒有提出一套比較有系統歸納的說法與結論。(我是為我未來出書在鋪陳 ......)

但就探討許多創新者的心態與行為模式上,我覺得這本書,給了我很多的想法與案例參考,推薦給大家 ....... 就醬!




如果今年生意順利,明年初,我也打算出一本關於行銷類的書籍,我想,應該會有機會賣個兩本。而且,我保證,內容絕對會跳脫目前所有行銷類的書籍 ...... 並且,非常容易理解。



Derek



PS. 在選舉的部分,許多大咖的想法都認為樁腳與資金是最重要的兩個環節,但有一位創新者,他則認為策略與議題掌握才是決勝的關鍵。他是誰?(放水只放到這邊囉!)








6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