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少的勵志書籍都在告訴我們,做人就要像綠樹一樣,要經得起風吹雨打。在經過一連串的磨難與人生淬練以後,也還要像綠樹一樣,硬挺挺的站著,就像那風吹雨打只是一陣飄過的風一樣 ..... ( 或許跟一陣飄過的屁一樣 .... )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激勵,讓我因此對樹木有著難以言喻的感情。我想,也許我該寫一篇有關「綠化」的文章,為樹木,也為我們的生活環境,略盡一份棉薄之力吧!( 抱歉!!又要開始廢話了 .... )
說真的,綠化環境的議題,一直都是近年來的熱門選項。甚至,只要提出「綠化環境」的相關批評議題,也大都能得到適當的回響或共鳴。
只是說,議題歸議題,現實歸現實,我們到底有沒有認真思考我們的環境,到底該走向如何的環境規劃,才能讓人與萬物的共存,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。
這一點,絕不是僅靠批評就可以做到的。
為了讓綠化環境可以落實,我們必須要有所謂的「專業的知識」,加上「妥善的土地規劃」,來落實環境的綠化,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生命,都能有尊嚴的呼吸空間。
當然,我們也可以讓每一棵樹,驕傲的活在我們的生活四周。
而為了讓每一棵樹都能驕傲的活著,綠樹植栽都應當要有自己的適當生活空間,它不僅僅是都市道路的陪襯,更是我們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主角。
在上述中,所謂的「專業知識」,指的是對樹木種類與種植的專業。譬如說,我們預計要在某條馬路種植樹木,那我們可能會選擇種植的樹木是哪一類型的?而如果我們預計要在某個公園種植樹木,那我們可能選擇種植的樹木又會是哪些類型的?
在馬路種植樹木的選項,可能與在公園種植的選項會有所不同 。
而造成其中不同的因素,可能包括後續的維護、景觀的考量、落葉的數量等。
除了選擇種植樹木的種類以外,更值得注意的是,日後相關的維護部分。
換言之,在選擇種植某類型的樹木以後,你還得確保它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.....
換個角度想,如果種植的植栽會健康快樂的成長,那代表什麼呢?
代表那附近的環境,也會讓人類快樂健康的成長,這是一樣的道理。我們必須了解,人與環境的不可分,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互相影響的。
在擁有「種植的專業知識」以後,我們必須還要有「妥善的土地規劃」,讓人與綠化的環境相結合,彼此尊重地生存在地球這個空間 ....
為什麼要強調有「妥善的土地規劃」呢?
因為,目前都會的綠化植栽問題,大部分問題都會出現在這個部份 ..... 怎麼說呢?
我們先用宏觀的都市區域劃分來看,您覺得如果我在台北市的北投區新種植10000棵樹,台北松山區的空氣品質會因此而明顯提高嗎?
又或者,我直接在松山區的某一塊空地規劃種植10000棵樹,您覺得松山區的空氣品質會因此而明顯提高嗎?
這個問題,我並沒有專業調查來的數據來回覆 .... 但我能說,我覺得有樹的地方,空氣品質的確會明顯的改善。( 但樹木的植栽數量,也要達到一定水準 )
換言之,目前都會的綠化問題,明顯在於「不患寡,患不均」。
也就是說,以大範圍來看,都會的綠化比例也許是足夠的,但縮小到某區域以後,你會發現我們的綠化工作還是不夠徹底。
也許,這是因為在部份黃金地段,大家都想盡辦法去蓋辦公大樓或豪宅來出售牟利,應該也不會有人想把它建座公園,來美化環境。
我想,這都算是正常人的想法,也不會有人覺得這是錯的。
這時候,扮演正義角色的地方政府就應該跳出來,做出完善的土地規劃,讓綠化環境與水泥建築達到平衡,也讓我們人類在這樣的生活空間中,找到一個自由呼吸的權利。
當然,為了讓綠化環境與水泥建築達到平衡,單靠建物公設比來的綠化環境,絕對是不夠的,未來還是一定要靠政府的力量來達到較完善的 1:1 的終極目標。
此外,在目前都市更新口號喊得震天震響的同時,我們除了用成本與利益來作衡量以外,是不是也可以加入我們的空氣品質與環境生態來作評量因素?
這樣,除了能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外,也可以讓我們自己本身就活得更有價值,呼吸的更有尊嚴,您說是嗎?
當然,我一直都不認為「都市更新」只是拆房子與蓋房子的事情,它應該是區域性功能再整合的問題,也是整合綠化與基礎建設的契機之一。
此外,「綠化工程」結合「區域商機發展」也是一項可供參考的發展方向。
目前,綠化工作的發展方向大都結合住宅區或都會重劃區,那只重「生機」而不管「商機」,應該也不行吧!
也就是說,有人的地方就該結合綠化的環境,不是只有住宅區或哪一區才需要綠樹,而是要讓綠化的環境平均分配在我們的生活周遭。
照這樣的邏輯來看,您覺得夜市周遭需不需要綠化的環境呢?您覺得停車場周遭需不需要綠化的環境呢?您覺得老舊住宅周遭需不需要綠化的環境呢?
答案當然是需要!只是這樣的目標要完成,真的還是要靠地方政府的落實規劃。
我們也期待,以後的每一條道路都會像台北的仁愛路與敦化南北路一樣,充滿綠意盎然;以後每家每戶推開窗戶,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。即使你想出門去跑步,鄰近區域的空氣品質也絕不會讓您大失所望。加油!
除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以外,也請珍惜地球的一切資源與美好環境 ..... @共勉
Derek
有沒有案例可以參考?
回覆刪除要設計出自己都市適合的規劃方案,這個部份,只能靠自己對這城市的責任感與相關了解吧!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