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

馬來西亞旅遊:吉隆坡‧唐人街‧金三角(Golden Triangle)



每每看到馬來西亞在台灣推廣的廣告,不管是電視還是公車廣告,總覺得他們塑造的是一種意境的 fu。廣告裡可能都沒有標註那是馬來西亞的哪裡,它只會傳遞一種濃濃的渡假氛圍給你 .....

我聽說,馬來西亞有近 30% 的華人,你到馬來西亞說中文就可以溝通,甚至像檳城等,華人比例更是超過一半 .....

我想,在台北,你也有不少的機會,可以聽到旅客說:「喔!我是從馬來西亞來的 .... 」



因此,我想,如果有機會的話,的確可以抽空去體驗一下「馬來西亞」的風土人情,順便比較一下「馬來西亞」的發展與鄰近國家(如新加坡、泰國等)到底有何不同?



就這麼想著想著,我突然發現,我已經身在前往「馬來西亞」的班機上,且正準備降落 ..... 這時候,慌張失措並不是辦法,我趕緊檢查身邊是否有帶隨身行李和生活費 .....

所幸,上帝還有給了我一條生路 .... 行李兩包,外加足夠溫飽的銀兩。


下了飛機,我回頭一看,原來這次搭乘的是亞洲航空(AirAsia)的班機,降落的機場則是位在吉隆坡機場附近的 廉價機場 -- LCCT


..... 出了機場,似乎只能搭乘巴士前往吉隆坡市區。於是,我趕緊拿著手中僅有的 10 元馬幣,花了 8 元買張車票,預計前往吉隆坡的市區 -- 茨廠街,也是俗稱的唐人街。

在經過約一兩個鐘頭的車程以後,我終於到了吉隆坡的唐人街 -- 茨廠街。




吉隆坡的唐人街(茨廠街),其實有點類似台灣的饒河街夜市。路邊還有在賣全中文的報紙,比較特別的是,標題也許是「正體中文」,但內文則是「簡體」。這次去,也剛好遇到吉隆坡當地政府要拆唐人街附近的建築,而許多華人似乎不太買帳,因而有些抗議活動 .....




在唐人街附近的旅舍歇息一晚以後,約莫早上 10 點離開旅舍去附近逛逛。這附近的街頭景象,說真的,讓我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....






走著走著,就走到了吉隆坡當地華人推薦的「金河廣場」。據聞,這是當地華人創設的百貨公司。其共分五層,有超過五百間商店,出售商品種類繁多,大多為馬來西亞本土品牌,價錢也較大眾化,是一般年輕人購物的地方。






在「金河廣場」逛了兩個鐘頭以後,我走到了附近的鬧區 -- 金三角(Golden Triangle),這邊據說是吉隆坡最熱鬧的百貨戰區。






金三角附近除了有「金河廣場」以外,至少還有「ISETAN (伊勢丹)」「Fahrenheit 88」「SEPHORA」「PAVILION」等四家百貨商場。







「金河廣場」開始逛起,一直逛到「PAVILION」,你也許會跟我一樣,有一種看到百貨公司逐漸演化的感覺。從原本單純的大型建物,一直演變到外型與內部設計兼具的大型商場。

換言之,蓋大型商場的技術已經不是問題,重點是,新的購物商場機制能否符合當地民眾新的需求,以及外型設計可否引領新的都會潮流美感。


如果你問我,這五家百貨商場最喜歡哪一家?我會回答是「PAVILION」。因為,它的樓層不高,商業價值卻超乎我的想像 ....

PAVILION 除了包含購物商場以外,還包括 368 個單位的豪華公寓、19層樓辦公室大樓及6星級精品酒店。換言之,這可能是代表一個新時代的複合式商業地標。






上面三張是「PAVILION」購物中心內部設計的圖片,其寬敞的空間設計,涵蓋已超過400間的名牌商店。而入口處的「向左走、向右走」的設計方向,則決定消費者前往不同等級的品牌專賣店。

向右逛時會走向較名貴時尚的商店,如 Bally、Burberry、Coach、Hermes、Tiffany & Co.、Versace等;向左邊走則可看到常見品牌,如 Esprit、Bossini、Levis、GIORDANO等。


但對我來說,最特別的是,在 PAVILION 的外面一樓,你就可以享用許多異國美食或平價餐飲。相信這對許多逛到腳痠的遊客來說,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消費選擇。






結束 PAVILION 的行程以後,我到「金三角」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坐著,靜靜地欣賞人來人往的熱鬧,感受片刻唯有吉隆坡才有的異國情懷。

在吉隆坡的街頭,除了原來馬來西亞的組成人口 (馬來人、華人、原住民、印度人) 以外,。你還可以看到許多其他鄰近國家及眾多歐美人士,你一定可以確實感受到那股民族熔爐的特殊感受 ......



我想,這就是旅遊選擇自由行的好處吧!你可以恣意的在旅行的當下,選一個邊邊角角的位置,默默地融入這個社會的脈動,靜靜地觀察這個社會的所有不同 ....


Derek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