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

不免費,行不行 ? @ 競爭論‧Michael E . Porter (一)


競爭論

自從前一陣子「免費行銷論」開始大肆宣揚以後,似乎很多企業都開始使用這個策略。對我來說,免費的價值使用往往是放在最後一招,如果不能找出產品的實際價值,那「免費行銷」的價值也可能徒勞無功 ......... ( 免費 ...... 這招總不能解決你真正的問題嘛!)

因此,我找了一本我蠻喜歡的書籍,與大家分享一下...... 這本書就是麥可‧波特的「競爭論」,其中的內容,相信對很多人會有不同的省思,除此之外,也希望可以給許多的網路族一些不同的想法 ....... 例如說,網路公司與傳統公司的策略差別,群聚的誕生、創造價值、跨地點的競爭等。( 我介紹的不好 ...... 也不要怪我啊!^^ )

首先,講到麥可‧波特,就不能不提到他在1980年所提出的「五大競爭作用力」,我們先來看看「五大競爭作用力」的圖解分析:




「現有競爭者之對抗程度」:該公司與競爭對手的差距,一個產業中成員間競爭強度愈強,其可能的投資報酬就相對較低。

「潛在加入者的威脅」:一個行業若是很容易加入,那麼相對要獲得高報酬也不太容易。

「替代品的威脅」:對於同樣的需要是否有其他的產品或服務可以滿足。

「與購買者的議價力量」:是買方或賣方市場?若與客戶的議價力量愈強,表示是賣方市場,與客戶議價時具有談價的優勢,那麼應該會有較高的獲利。

「與供應商的議價力量」:與上游供應廠商間的談判籌碼,若屬於弱勢,則成本增加,報酬就會較低。

以上就是麥可‧波特1980年所提出的「五大競爭作用力」的初步說明,在這本「競爭論」的第一章就有相當完整的說明囉!以上的那個圖,就是在闡述某個產業結構可能面臨的互動,而要重新塑造產業結構脈動則有以下兩種方法:

一、重新分配利潤,讓原既有業者獲利更多:提高公司的利潤比重,並高於供應商、買方和替代性商品的所佔比重,同時阻止潛在新進公司涉足這個產業。( 這可能也要公司的生產技術、銷貨通路或進貨成本配合才能搞定。)

二、擴大整個利潤池(profit pool):提高產業創造的整體經濟價值,使得產業裡的同業、買方和供應商都能分一杯羹 .......... ( 如果能這樣當然是好啦!但是還是要找出利基點啦!)


在第二章的「策略是什麼?」中,麥可‧波特也指出了一些關鍵點的思維,我把幾個重點羅列如下:

一、作業效益不等同策略:雖然改善操作效益的結果通常讓人滿意,但許多企業卻無法轉換為持續的獲利能力,且在不知不覺中,管理工具逐漸取代了策略的地位,在經理人拼命推動這些管理工具的同時,反而與企業生存的競爭地位漸行漸遠 ........ ( 但如果把作業效益列為策略的一環,則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吧!)

麥可‧波特認為競爭策略探討的是差異性的問題,它意味著選擇一套不同的活動,以提供獨特的價值。可以參考P.79的西南航空實例。

二、策略性定位的起源:

(一) 以產品種類為基礎的定位:基於選擇產品或服務的種類,而非客戶的區隔來定位。( 某種程度而言,還是以目標客戶需求作區隔。)

(二) 以需求為基礎的定位:服務特定族群客戶的所有需求或大部分需求。譬如說,花旗銀行的貴賓理財和台灣銀行的一般開戶,就是為了不同的客戶需求,因此,服務的產品種類也不盡相同。( 跟產品種類為基礎的定位有些相似.....但細分還是有些不同。)

(三) 以接觸為基礎的定位:以不同方式接觸區隔型客戶,可以依客戶的所在位置或規模來接觸客戶,或提出不同配套的措施方案,以達到最符合客戶需求的目標。

三、策略就是競爭中的取捨效應:策略的本質就是選擇何者不可為。如果沒有取捨效應,企業根本不需要選擇,也無從擬訂策略。如果在製造競爭中沒有策略、沒有取捨,你的產品優勢都能迅速被模仿,那企業的表現將完全取決於作業效益而定。

四、作業效益與策略的差別:我們必須清楚區別作業效益和策略的差別,兩者都很重要,但著重的課題卻不一樣。企業即使有很好的策略,但如果作業效益不佳,仍會不堪一擊。

作業效益的課題在持續變革、彈性、無怨無悔的追求最佳實務;而策略涉及持續找出強化及延伸企業定位的方法,其議題必須具有規範和連續性。在書中P.112有相當詳盡的刻劃與論述,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囉!


要一個企業或個人能看透問題的本質及深層,而非表像,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。..........@共勉 2009.12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(未完成待續)


Derek

2 則留言:

  1. 要對一產品或服務作行銷前要先審視,這個產品或服務是否有一定的價值?
    若是,大力行銷將會帶來更多收益
    反之,大力行銷只是加速自己敗亡
    所以,要先有好的產品及服務,才能進入行銷的階段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感謝您的分享......

    我認為,行銷是包括產品或服務設計的,因此,等到要進入宣傳階段時,那已是水到渠成啦!

    ^^"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