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

決策為何會出錯?如何避免壞決策?@ Think Again

Plurk
關鍵行銷

這一個標題,我想,是很多「決策人士」想要避免的狀況,但是,「壞決策 (Bad Decision)」與「錯誤決策 (Wrong Decision)」有何差別呢?

一、「壞決策 (Bad Decision)」就是在衝動之下、或出於私心、或是過於主觀做出的決定,這是在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。

二、「錯誤決策 (Wrong Decision)」是一項經過評估與調查的產品問世以後,卻發現這不是消費者要的,此為不符合預期的決策。

其實,不管是「壞決策」還是「錯誤決策」都是我們人生中必經的學習路程之一。此書作者提到,領導者會依賴過去看似可行的經驗,遺憾的是,過去可行的經驗也許並不適用目前的環境。舉例來說,雷曼兄弟執行長 Dick Fuld 在 1990 年代末成功帶領雷曼兄弟走出長期資本管理公司( LTCM ) 的危機;而去年 (2008年) 的金融風暴,也許證明了雷曼兄弟執行長 Dick Fuld 的成功經驗並不適用處理房地產的大規模崩貴。

不過,我也相信,雷曼兄弟的破產,並不能用這簡單的幾個字就描述完善。

但是,另外一個例子,就比較適合拿出來與大家分享,就是成功的日本迪士尼樂園計劃與失敗的法國迪士尼計劃。當年,日本迪士尼樂園創造的驚人的進場人數記錄以後,這讓當時的決策者認為在歐洲也可以如法泡製的複製成功經驗。但是,後來事實證明,法國人並不像日本人這樣渴望美國文化的迪士尼,也因此,法國迪士尼在開業以後,實際營收遠低於預期目標。

我相信,選擇在法國開業,迪士尼也是經過一番調查企劃,只是,成果不如預期。這也證明了,即使經過審慎的市場評估與企劃,還是有可能面臨不如預期的成果。這 ..........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?

現在,我就來分享一下本書中的精華內容,主要是分為兩個部分,第一,決策為何有時會出錯?第二,如何避免壞決策? 首先,我們就來先看看最有可能造成壞決策的錯誤思考:

(一) 誤導性的經驗:之所以產生誤導性經驗的常見因素有三:公司一直採行類似的策略、組織進展一直輝煌、業界採行的策略也都大同小異。

(二) 錯誤的判斷:之所以產生錯誤判斷的常見因素有五:預設的判斷、主觀性的思考、混雜情感的決定、沒有參考所有可得的資料、過分自信。

(三) 利益衝突:自我利益通常是潛意識中發生作用,說真的,要決策者彌補渾然未覺的偏頗,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只要一一探究這些利益問題,且跳脫當事者的角色,也許可以避開利益的漩渦。

(四) 不當的情感依附:感情依附的踏實感覺,往往讓決策者不易察覺有被情感影響。而感情依附往往也與利益相結合,此時,心中的那一把尺,就在默默著考量著決策者的智慧。

以上的四點,大多圍繞著「人性」二字在作文章,雖說以上四點 暫時 歸類在「錯誤決策思考」的範疇,但我仍然覺得,只要有稍加注意,且規劃得宜,未嘗不也有一個發展的空間,畢竟,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............ 不是嗎?


接下來,講了以上可能會導致錯誤或壞決策的思考模式以後,我們也趕緊來看看如何避免呢?

(一) 經驗與資料:要防禦錯誤決策,有個方法就是注入新的經驗、補充資料或加強分析流程。

(二) 辯論與質疑:進行團體辯論,以間接方式質疑決策者的個人偏見。如果決策者抱持開放的態度,則補充資料或加強分析流程會較為有效;如果決策者抱持主觀的態度,則進行團體辯論會比較理想。

(三) 更完善的治理:獨立的管理流程,是審核決策團隊相當重要的一層安全網,且讓決策團隊可以有另一個客觀性的被評估機會。此部分在大型集團化公司的內部稽核機制中,可以看到類似的組織功能。( 這跟監軍沒有關係喔!^^" )

(四) 加強監督:如果 ........ 如果 ......... 前面的措施你都沒做,或你都做了,但都無法保證未來的成效,那持續地監督進展,也可以補救很多決策或流程的出錯。( 這也不是叫你搞細胞運動喔!^^" )

以上四點防禦措施可做為制衡壞決策的力量。但是與先前的錯誤決策影響因素並無對價關係,也希望大家可以靈活運用囉!


在看完以上的一些說明的時候,您是不是也有了一些心得呢!其實,在我不斷呼吸的這幾十年間,常常也是從錯誤中學習,或是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。在這一路的錯誤學習中,我發現,沒有一套真正完全杜絕錯誤的機制,不過,只要你有補救的完善措施,也就可比擬完善的規劃機制囉!


錯誤的決策由 2 個因素造成,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判斷錯誤,以及決策流程無法改正錯誤,兩者都具備了,才有可能發生壞決策。@Jo Whitehead & Andrew Campbell


Derek




2 則留言:

  1. 這陣子,我也從您身上學到粉多啊......
    看來,薑還是老的辣啊......

    ^^"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