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

旅行中,我要學習的是生存 @ 2014




在 2012 年尾的時候,一次無意間的巧遇,有一位白髮老翁來跟我說,他要幫我重新學習一次行銷的真諦與方法。在那當下,我心中直覺這一定又是什麼詐騙的手法 .....

但基於尊重長輩與看他不凡的氣度,我還是冷靜的聽他說完 ......

老翁說:「這一次的課程,會幫你重新實習過一遍有關行銷的基本認知與銷售技巧,還會有包括採購、商品管理、國際行銷、存貨管理與風險管控等。」
我說:「這樣的課程大概會需時多久?」



老翁說:「大約三個月。」
我心想:「三個月?這麼厲害?三個月可以教那麼多東西?」接下來,我問說:「那大概這樣的費用會花多少?」

老翁說:「大約 30 萬。」
我心想:「我 X,30 萬?」我回說:「抱歉!這樣的費用我可能無法負擔,不過我還是很謝謝你的好意。」說完我正想禮貌地離開 .....

老翁看我要走,接著馬上說:「如果你嫌太貴,那免費好不好?」
我心想:「X!這一定是詐騙的啦!剛剛要 30 萬,現在又免費?」我回說:「這 ..... 怎麼好意思?我是願意上課付錢,但是 30 萬的費用對我來說,我真的無力負擔 .... 」

老翁笑笑的說:「沒關係!你把你的 email 給我,我寄課程的教學大綱與內容給你,你如果用心,照著做就行了。」

當然,在當下,我就把我的 email 寫給了他,並向他表示我的謝意以後,我們彼此握手言謝後就離開了 .....

當晚,我回家收 email ,確實收到了老翁寄來的教學大綱與內容。在經過細讀以後,發現內容並不困難,只是要照著流程走就可以了,只是,相關的費用的確就是約 30 萬 .... ( 他沒有騙我 )

所以換句話說,課程他本來就算我是免費的,而我個人確實要負擔的費用就是 30 萬。在經過幾晚的長思以後,我決定要付諸實現這個課程的內容,看看是否能補足我原有行銷認知的不足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就這樣,三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在這三個月的時間中,我的確重新認識了行銷的基本概念與銷售技巧,也釐清了許多我原本存有的認知錯誤。當然,可怕的是,也的確學到了部分採購、商品管理、國際行銷、存貨管理與風險管控等管理 know how。

至今,我仍然很感謝那位不求回報,主動願意給我機會學習的長者 ...... 雖然,我們沒有太多的機會交談,但我的內心,永遠埋有深深的感謝。


............ 我也因為這次的課程當中,有機會到國外接觸到手工肥皂,所以,後來就與我的孿生兄弟開了一家公司,專門做手工皂的製造與銷售。

當然,這一家公司在營運初期就有受到不少的挫折與困難,所以,我們在幾經思量以後,就想到是否可以運用外銷的方式,來增加銷量?

但又想想,一走出台灣,我們該選哪裡做為我們外銷或拓點的第一站呢?

在思考手工皂的特性與我們經費的慘況以後,我們決定選東南亞做為我們的第一首選,而且以接近熱帶的國家為主。

於是,在打包簡單的衣物以後,我們就於 2013.09 結伴出發了。第一站,我們去的是新加坡。

事實上,我對新加坡並不陌生,只是上一次純粹是來觀光的,頂多再加上點學術考察的意涵,絲毫沒有商業考察的性質。而這一次,卻是純粹的商業考察,沒有絲毫的玩樂心情。


結果,我發現,因為抱持的態度不同,因而連帶影響了對整個城市的想法。

上一次,因為是抱持玩樂的心態,所以,我覺得新加坡很多觀光的建設是做到90分的地步;而這一次因為是想來拓點的,所以很多考量的點都完全不同,也因此,我對新加坡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與認識 .....

我想,不管有沒有機會來新加坡做生意,對我來說,都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。


第二站,我選的是泰國曼谷,除了因為曼谷的東南亞的中心點以外,它的消費力與遊客人數都是列為我們的評估範圍。當然,曼谷的各大百貨公司也會是我們想進一步了解的地方 ....

在探訪開店可行性的同時,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收穫,就是如果我們真的要在海外拓點,那銷售肥皂是我們的主要訴求,還是賺錢才是我們的主要訴求?

坦白說,就算如願讓我們開了一家手工皂專賣店,但也需要一段業務沉潛期,換言之,就是要燒錢一段時間,可是我們的預算有限,可能無法撐到業務成長期就會收攤走人。

所以,我們幾經討論以後,除了維持這次出來商業考察的目的以外,我們也要嘗試著思考一下,如果只是想賺錢,那我們除了賣肥皂以外,還可以做甚麼樣的生意來賺錢?

換言之,就是要找到某個市場的供給缺口,來賺比較簡單入袋的錢,因為,我們得先讓自己能生存下去,而後才能想想如何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夢想。( 說真的,其實也沒有啥夢想!! )

於是我們就開始了兩個任務,第一個就是有沒有手工皂拓點的可能性,第二個就是有沒有新的商機可以參考。


接下來的旅程,我們都在東南亞的國家打轉,從泰國到柬埔寨,再從柬埔寨到越南,再從越南到泰國,再從泰國到緬甸,然後為了省錢,轉機轉機轉機才回到台灣 ..... 我弟弟都笑說這根本是逃難之旅 .... 不是商業考察之旅 ~

每個國家我們都盡量會去首都和次級城市,甚至比較鄉村的地方做商業考察。

也因為有機會比較各個國家的都會與非都會區,所以,我們也有發現一個現況,就是都會區比較容易生存,因為比較好找工作 或 因為人潮而有商機做點生意;但非都會區的生活品質會比較高一點,至少空氣汙染與噪音汙染會少一點。

也因此,我們也試著思考,到底都會區的哪些優勢是民眾真正受惠的?而非都會區的哪些優點又是人民真正需要的?這兩者間到底可不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,讓人民既可享有都會的便利生活,又可享有鄉村的高生活品質 ..... (( 我想,確實存在平衡點 ))


OK,回到正題,很幸運的是,我們這一路上的確有發現可以作為拓點的地方,只是可能都不會比台灣來的更為適合。所以,經過討論以後,我們開店的首選會選在台灣的某個城市 ......

雖然,海外拓點的計畫暫時被擱置了,但也因為這次的旅行,讓我們學習到了很多國外的現況與海外求生存的難處。

也因此,讓我由衷地佩服那些長年在海外打拼的台商,他們在海外從零開始,一步一腳印的打拼自己的商業帝國,那些心酸與困難,絕非我們在台灣的安逸環境所能想像。( 安逸 ?? )



也許,就這個題目而言,我是徹底的失敗了;但我前進的腳步,卻從未停止 .....



Derek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