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

解碼郭台銘語錄:速度、人才、彈性、逆境、創新



在現今「微利」與「低成長」的時代,其實不管哪個產業,都會遇到相當程度的瓶頸。所以,如果想要快速的成長,勢必就要有快速行動的能力。

而這樣的能力,誠如「解碼郭台銘語錄」這本書的內容,其可能包括策略、管理、應變能力、公司文化、創新等幾項範疇。除此之外,可能還包含技術、設計、規劃、研發與執行等幾項 ....

是的!今天要介紹的這一本書,書名就是「解碼郭台銘語錄」。這在誠品也是列為暢銷書籍的一本商業類書籍。其內容包含了勵志、管理、行銷與許多人生經驗談,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。

這一本書,主要是分為五個部分:速度篇、人才篇、彈性篇、逆境篇、創新篇,每一部份都列舉出郭總裁曾提出的「郭氏名言」,再從這些格言中敘述背後曾經發生的故事。

看完這本書,你可能會稍微了解鴻海在併購策略與整合供應鏈上的努力與企圖心,也可能會發現製造業在執行的過程中,流程細節才是進步的根本之道。難怪,郭總裁會說:「魔鬼都藏在細節裡。」

當然,你也可能會發現,今日的鴻海,其實也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銳變,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轉型與突破,才會有今日的局面。所以,這是否也間接地鼓勵了你我,歷經困境就是要不屈不撓與奮鬥不懈呢?


接下來,我會根據書中的部分章節,各篩選出幾條語錄與大家分享,如果讀者還有興趣的話,可以再到誠品書店或網路書店購買來看看囉!

第一部分  速度篇

郭語錄005 "" 策略:方向-時機-程度 ""

對郭董來說,贏的策略就是方向、時機、程度。

所謂「方向」,指的可能是究竟要發展哪一項產品、要拓展哪一區域的客戶、發展哪一項產品所需的技術等。等有了方向以後,就要等待「時機」。

「時機」指的可能是要看準產業何時成熟,需要用到甚麼樣的技術、人才等,再考察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投入等。而規劃好了時機以後,最後就是「程度」。

「程度」指的是決定投入的程度,包括垂直整合到哪些供應商、執行的速度要多快等等。


郭語錄022 "" 不要只從數字看問題,要會從結構看問題。 ""

從鴻海的角度來看,所謂的「從結構看問題」,主要的就是看「趨勢」與「供應鏈」。而在其中,你就可以找尋到所謂的投資機會。

當年,郭董決定投入上千億來投資面板廠,主要也是「結構上」的考量。

根據書中所云,其原因有三:第一、面板本身就是鴻海製造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;第二、面板也代表光學科技的未來趨勢之一;第三、鴻海全球布局的重點,並沒有捨棄對台灣的投資,且面板業也是政府規劃扶持的兩兆產業之一,屬於半導體製程元件。

我想,在未來,除了從結構看問題以外,我們也可以從供需面與國家發展兩點來看潛藏性的問題。



第二部分  人才篇

郭語錄042 "" 人生沒有天生的窮命或賤命,只有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磨練自己。 ""

郭董說:「頭銜和金錢其實不會帶來快樂,反而是努力的過程才會讓他覺得充實。痛苦或快樂,一切都只是看你自己怎麼想。」他好幾次跟友人強調:「他很辛苦,但不痛苦。」

我想,這些話,的確會讓許多年輕人在歷經成長磨練的過程中,得到些許的鼓勵與打氣吧!


郭語錄043 "" 人力資源的工作執掌,選才、育才、用才、留才。 ""

企業在拓展業務的過程中,第一步是「選才」,也就是找對的人上車。接下來是「育才」,希望能透過職訓的方式,幫助公司內部的人才盡早融入工作的進度,同時也能提升員工的認同感與素質。

第三步是「用才」,既然有了「選才」和「育才」,那當然是希望人才能夠發揮戰力,讓人盡其才,冀望公司也能隨之獲利。第四步是「留才」,淘汰不適任的人員,並給予績優人員足夠的成長動能與發揮空間。

我想,這四個步驟看起來是很簡單,但我們都知道,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..... 到底鴻海的執行成功秘訣是什麼呢?是領導人的敢衝?還是敢給?還是帶人帶到心?



第三部分  彈性篇

郭語錄053 "" 發展的根本,建立在「隨機應變」的執行能力。 ""

有人說,這世間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「變」。但是,在鴻海的作法中,有變也有不變。

對外的部分,為了能有好的策略夥伴關係,適當的支持策略夥伴,讓彼此可以在互相支援的關係下合作,並發展持久的長期配合,這是「不變」。

對內的部分,郭董可能每三年就會大幅度調整組織。「變」是為了防止鴻海因為組織越大,而產生官僚化的良方。

我想,變與不變沒有絕對關係,重要的是能持續前進與維持平衡。


郭語錄064 "" 天下沒有完美的辦法,但總有更好的辦法。 ""

這邊的「辦法」,我覺得也可以解釋為「規畫」。鴻海從代工製造業起家,近年來也跨足通路。其中抱持的態度,我想除了提高營業額與毛利以外,拓展服務客戶的供給鏈,應該也是考量之一。

為了能為鴻海旗下的品牌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,跨足通路所產生的資訊回饋,應該也是重要的好處之一。這能讓鴻海在客戶與產品設計間,占據更有利的地位與拓展更大的利潤空間。

但我們也必須承認,在跨產業轉型與新事業規劃的同時,如何估量與規劃發展,是一項非常嚴峻的課題。尤其在中國,不按常理出牌的市場現況,往往會讓許多企業估算失常。



第四部分  逆境篇

郭語錄071 "" 品質,是價值與尊嚴的起點,也是公司賴以生存的命脈。 ""

品質,可說是區分品牌與名牌之間的一項標準,因此,許多人追求名牌也是為其品質。

鴻海雖常自謙自己沒有品牌,但在大家的心目中,鴻海早已是製造業的名牌。全球許多知名品牌的製造與組裝代工,就是由鴻海代工的。因為,許多名牌都相信鴻海的製造品質與其製造功力。

那練就不凡功力的困難何在,我想,就是堅持與忍耐吧!對吧!^^"


郭語錄083 "" 企業陷入困境的兩大原因:遠離客戶,遠離員工。 ""

沒有企業願意說遠離客戶和遠離員工,但到底有幾家企業可以做到?

事實上,遠離客戶的機率比較低,很少人會願意去得罪客戶與遠離客戶。但員工呢?到底管理層要怎麼與員工拉近關係,讓一群優秀的員工願意賣命,賺了錢依舊會努力往前衝?

根據書中的說明,郭董的做法是「以身作則」和「賞罰分明」。「以身作則」指的是身先士卒,一馬當先,要求員工不分層級一同投入研究創新、挑戰困難,這與西方強調的「分工授權」有所不同。



第五部分  創新篇

郭語錄096 "" 只有品質的問題,沒有品牌的問題。 ""

「品牌」的背後,就是「品質」,這是郭董不變的看法。郭董認為,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品牌,只要它的品質出現了問題,它的品牌價值就會快速流失,一個品牌就有可能快速取代另外一個品牌。

雖然鴻海的製造品質已經達到世界水準,但郭董還是自謙的說鴻海只是達到「均質」,還沒有到達「品質」的階段。而什麼是品質的標準呢?郭董認為,就是客戶願意付更高的價格還很高興,這就是「品質」的標準。

我想,這句話,簡單的勾勒出品牌與品質之間的關係。我也希望藉由這句話,可以讓許多有心往品牌之路的企業家可以參考,也希望他們未來能持續在品質之路上作努力。


郭語錄102 "" 爭權奪利是好漢,開疆闢土真英雄。 ""

郭董指出,他鼓勵有三心(責任心、上進心與企圖心)的人,可以努力爭取四大權力:前瞻決策的權力、運籌管理的權力、創新變革的權力、擔當責任的權力。只要你有具備上述四項相關的能力,郭董就鼓勵你去爭取該相關的權力,這就是「爭權」。

在「奪利」的部分,郭董指的是鴻海會透過購併的方式,讓許多企業得到企業再造的機會。他鼓勵年輕人如果是綜合性的管理人才,或是能夠綜觀全局的專業型人才,可以加入鴻海,一同為創造利潤做努力,這就是「奪利」。

當然,我想,如果您是有三心與四力的人才,且鴻海不在您的考慮範圍,那國家其實也很需要您的幫忙與支持,國家其實也是可以給您很大的揮灑空間與發揮舞台的,您說是嗎?


(( 沒有國哪裡會有家,是千古流傳的話;多少歷史的教訓證明,失去國家多可怕;炎黃子孫用血和汗,把民族的根紮下;多少烈士獻出生命,培育出自由的花 ...... ))



看完這一本書,感觸只有幾個字:「逆境要突破,創新求突破,成長也會跟著突破。」


Derek


1 則留言:

  1. 逆境要突破,創新求突破,成長也會跟著突破 .... 不錯!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