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網路上很流行的一則催淚廣告 --「東京瓦斯 (Tokyo Gas)‧爸爸的炒飯」,尤其現在日本正遭逢海嘯與地震侵襲,相信這則廣告的催淚效果可能更加強烈。不過,為了能撫慰部分民眾的心靈,我決定用比較不嚴肅的角度來介紹,期盼給大家一個不同角度的思考空間 ......
這一則「東京瓦斯 (Tokyo Gas)‧爸爸的炒飯」,劇情基本上是描述一個小女孩從小時候到出嫁,爸爸每每親自下廚炒飯,與爸爸一起吃著炒飯的不同光景。
隨著女兒年紀越大,在外吃飯的機會越來越多,與爸爸共進晚餐的時光則越來越少。直到女兒結婚前,特別懷念爸爸的炒飯,向爸爸開口說要吃爸爸炒的飯 .......
在這一分三十秒的情境中,時間軸從「現在」拉到「過去」,再從過往的歷史記憶中一直演進到現在,雖然劇情有一分三十秒的時間,但由於劇情緊湊,你絲毫不會覺得有拖泥帶水之感。
不過,更讓人難過的部分是,往往令人感動的廣告,都有一絲令人遺憾的地方。也也許是因為劇情好似反射了我們的真實人生,牽動了你內心的那根「淚感神經」,激起了你內心的部分共鳴,所以,你會好像感同身受,進而感動 ........
現在,問題來了 ...... 我們想想為何「東京瓦斯 (Tokyo Gas)」要拍這一則廣告?我想,不可能是為了要消化年度廣告預算吧?也不可能是為了要喚起社會大眾的家庭觀念吧?
是的!「東京瓦斯 (Tokyo Gas)」拍這一系列廣告的背後目的還是為了商業考量,說穿了,也就是為了商業競爭,所以,才有預算開拍了這些感人的電視廣告 ....... ( 也有幾則CF是不走感性路線的,這部分我就沒有介紹 )
從背後的市場競爭來看,日本自從開始使用安全又穩定的電磁爐以後,「東京電力」所推廣的全面電氣化方案,使傳統瓦斯爐的使用市場日漸縮小,也讓「東京瓦斯」的消費市佔面臨重大威脅。
為了迎戰市佔率不斷攀升的電氣化系統,「東京瓦斯」在宣傳上除了必須強調安全性以外,更要讓消費者透過「感性的故事」來進一步感動「使用者」的心 ......
那誰是「使用者」呢?大部分當然是爸爸媽媽囉!所以,這一則電視廣告除了有爸爸版以外,其實還有一則媽媽版喔!現在,不囉嗦!我們馬上就來看看另一則「東京瓦斯‧媽媽的便當」的感動故事唄!如下:
看完這兩則廣告以後,你的感動是不是也有程度上的差別呢?你是喜歡「東京瓦斯 (Tokyo Gas)‧爸爸的炒飯」還是「東京瓦斯‧媽媽的便當」呢?
這兩則廣告完全以不同的主角做切入,但共同點則是父母對子女的那一份愛心。以畫面的複雜度而言,「媽媽的便當」的技術性比較高;但就感性層面來看,「爸爸的炒飯」比較讓人動容。( 我是這樣認為啦!)
綜和比較來看,兩則廣告都帶到了「東京瓦斯」的產品層面,同時也深刻刻劃了父母對孩子的那份用心與愛心,是那麼的不求回報,是那麼的讓人動容。其中,戲劇精髓的張力拿捏,吸引了觀眾目不轉睛的注意力,也似乎反映出日本在拍攝偶像劇的那一份感動功力。
以另一角度來看,兩則廣告都反映出了一種社會認知的真實面,是甚麼呢?就是大家可能都會認為爸爸的廚藝往往不如媽媽,爸爸可能就是只會簡單的料理,而媽媽可能就是三頭六臂的天才廚師。
這一點,有可能是反映現實,但也有可能無法造成民眾內心的共鳴。為什麼?因為,你不可能要求每一個媽媽都像「媽媽的便當」裡面的母親一樣廚藝精湛或點子超多。倘若「媽媽的便當」裡面的菜色可以平實一點,多一點像「爸爸的炒飯」裡面對面溝通的畫面,會不會好一點呢?
最後,我想我比較喜歡「媽媽的便當」裡的最後一句話:「總是在聯繫家人感情的料理旁邊 @ 東京瓦斯」。(如下圖) 這一句的口號似乎好過「爸爸的炒飯」裡最後的「只有吃飯的次數,才是變成一家人」啊!

希望可以藉這兩則廣告,除讓大家感受一下令人感動的廣告以外,也更珍惜身邊值得珍惜的人 @ 共勉 2011.03.16
Derek
感人的廣告 .....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