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

創業心法‧獲利準則 @ 成功老闆的 15 個Know-How




在經營一份事業的時候,很多老闆都是憑著本身的專業在市場上拼搏,然後從血淚的市場教訓中,得到所謂的「寶貴經驗」。說真的,我很喜歡聽著各產業的老闆述說他們的經驗談,再從那些「寶貴的經驗談」中,轉化為我可以再傳誦的產業故事。

今天,我想回饋給我曾遇過的每一位「商場老將們」,一些我最近看書得來的「淺薄常識」,希望能對他們當初的賞識之恩,做出一些回饋的反哺 ........

本期原著在美國上市以後不久,旋即登上「紐約時報」、「華爾街日報」、「今日美國報」的暢銷書排行榜,並且在亞馬遜網路書店登上暢銷商業書籍的榜首。這本書的主要訴求對象是中小企業,在書中的一些觀念裡,也許大多已為企業經營者所熟悉,可是在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的雙重打擊下,這些原本理所當然的道理,可能在奮力擺脫困境的過程中所淡忘。因此,正如美國 Publishers Weekly 所言:「給苦於衰退的中小企業主一記當頭棒喝」,甚至,如路透社的形容:「在中小企業主的臉上,打了一記耳光」。

現在,且讓我用虛心受教的精神,把以下的精華內容好好地轉述給大家參閱一下。書中所述「 成功老闆的15個Know-How 」依序為以下幾點,其中我會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淺見:

■獲利準則1:獲利不是一切,是唯一
創造多少獲利,以及手上有多少現金,是唯一重要的商場評量指標,要全力著重於「現金流」。你必須想辦法跳越任何妨礙你的人或事,不讓這些障礙阻止你達成經營事業的最重要理由:「創造獲利」。

@在經營企業的「硬道理」中,最重要的是你每個月底剩下多少錢可用,你的公司獲利能力高低是真正的關鍵。如果資金真的吃緊,就要削減開支,要毫不留情的進行瘦身。( 這個是很多目前成功企業轉虧為盈的重要關鍵。)

■獲利準則2:攤開帳目,不要再否認現實
如果獲利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,就去找出警訊並加以處理,不要拖延時間,要趕緊行動。大膽嘗試,找出公司哪裡在流失資金,盡全力去堵住缺口,免得一切來不及。採取行動、攤開帳目,找出問題出在哪裡,然後面對一切可以讓公司更茁壯、更進步的現實。

■獲利準則3:先付自己薪水,不要想累積血汗股權
竟然有那麼多企業主認為,在創立事業時,不應該支領任何薪水,這實在很令人驚訝。創投家將之稱為「累積血汗股權 ( Building Sweat Equity )」,但如果你公司無法為你的服務,支付符合市場行情的薪水,那就是個嚴重的警訊。

@在書中,作者認為「血汗股權 ( Sweat Equity )」是個錯誤觀念,理由包括:豐厚收入可以增加工作動力、老闆不領薪水可能會被認為是在掩飾公司經營問題、削弱領導地位、優渥薪水可以吸引優秀人才........。

不過,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就是領象徵性的一元薪水,雖然,與作者的看法不盡相同,但是,我想是因為在不同時空的考量罷了。以現時的狀況而言,我比較青睞作者的看法。

■獲利準則4:想成功,必須把事業擺在第一位
創立事業非常耗費心力,必須把事業擺在家庭、興趣等目標之前,還必須全心全力追求成功。有時候,創業會和你想跟家人、朋友或社團相處的時間相衝突,假如這對你來說是個問題,你應該現在就把公司賣掉,去別處找個朝九晚五的工作。

@這一點,我十分認同。只是就現實而言,會決定創業的企業家,應該都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「壯志豪情」吧!當然,如果 ......... 能把「創業主題」結合「興趣」就更棒了!^^

■獲利準則5:一流的家族事業,只有一個家族成員
不要用親戚,跨出家族的框框,去找尋最適任的人才來擔任出缺的職務,想要讓自己的公司卓絕出眾,就要根據每個人的資歷和動力,來為每個職務挑選最佳人選。

@作者的看法「不是說」真的不能用家族人員,而是說要為每個職務「挑選最佳人選」。倘若您基於某種理由非用親戚不可,那也得秉持著公正與一視同仁的態度喔!

■獲利準則6:授權,然後以事必躬親為榮
不要以為將工作授權給某個人負責,這項工作就會做好。根據經驗法則,你絕對不可以有超過1個星期不去深入探究、不去確實掌握最重要部門的狀況。而且最好要求部屬每天報告當日狀況,這樣才可以在問題失控前揪出問題。

@作者的看法是除了希望您「授權」以外,還要「事必躬親」,最好的狀況是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」,在必要時,就可以在公司以外的地方管理公司,即便在醫院的病床上也可以。

■獲利準則7:制訂扎實的事業計畫,並且奉行不悖
「獲利優先」可以嚴格控制財務,讓所有人都負起創造獲利的責任,而不只是支應開銷。不過要確實讓員工了解你的計畫,並且要他們負起責任。要做到這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金錢誘因,讓大家努力在預算和時限之內達成目標。

@作者的建議是用「獲利優先計算法」。其計算方法為(1)先估算未來一年的獲利;(2)再算出你的營收和成本分別為多少;(3)視情況削減成本,確保支出不會超出預算;(4)隨著營收持續調整你的成本,以符合獲利目標。( 這個方法,我相信很多成功企業已經在使用囉!)

■獲利準則8:永遠依績效給薪
只有薪水能驅策你的員工,創造出富有激勵效果的機會,讓員工為了賺更多錢而更加賣力。個人的薪水都應該要有30%到100%是根據工作績效而定。最賣力工作的人會樂見有這樣的賺錢機會,因為這會大大提升他們的整體薪資。

@作者提供的「經驗法則」建議是(1)先從業務人員開始做起;(2)任何員工都應有 30% 的績效給薪制度;(3)每季檢討績效,然後調整薪水;(4)勇於使用績效給薪的制度,讓你的員工打起精神,提高警覺。

■獲利準則9:要知道,你是在經營事業,不是在比人氣
你不必擺出國王的架勢,不過,應該表現得像是指揮部隊的將軍。下達明確的指示,並制訂精確又詳細的營運計畫,要求大家用數據來經營,要專橫地貫徹命令而且永不放棄,還要建立這樣的心態:沒有理由,成敗論英雄。

@一般來說,經營企業(公司內)就是為了獲利,而不是來交朋友。作者認為,只要員工敬重你,就算他們不喜歡你也沒關係。永遠別讓員工忘了你才是老闆,棍子與紅蘿蔔 (Carrot & Stick) 可以交替使用。

■獲利準則10:經營事業是要獲利,不是要付錢給供應商
永遠不要按時付錢給供應商,要盡可能延遲付款,就愈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現金替自己賺更多錢。隨時和供應商溝通你目前的狀況,不要逃避他們或拒絕跟對方談話。你的目標不是要破壞你們長久以來的關係,而是要設法讓你公司取得優勢。

@一般來說,很多人都會質疑為何大企業都會給供應商開票開很久,那是因為 .......「供應商」是最佳的免息融資管道。但請注意,接電話拖延付款時間時,要客氣一點,要圓滑一點,還要再公道一點。^^"

■獲利準則11:假如你不得不聲請破產,要愈快愈好
假如你要根據破產法進行重整,要愈快愈好。善用法律的優勢,就能建構出有利的重整方式。好好運用破產法帶來的充足收入來源和資產,不只要讓事業生存下去,還要從頭開始重建你的事業。

@根據(美國)破產法,如果你聲請破產,你目前的大部分債務都可以暫緩償還。雖然法院會加以監督,但由於你是「持有資產債務人(debtor in possession)」,你還是可以主導公司的營運,並利用收入的現金來支應目前開銷。通用汽車就是一個例子。

■獲利準則12:把業務人員當成最好的朋友,而不是當成丈母娘
不論時機好壞,都要全心全意創造更多業績。不要把業務人員當成不速之客,要走出辦公桌,捲起袖子幹活。商場上的現實是,你公司的成敗,取決於公司業務人員的才幹和績效。不要用你對待丈母娘的態度對他們,而是要跟他們密切合作,規畫並執行嚴謹又有效的業務策略。

除此之外,作者喬治.克盧傑 (George Cloutier) 建議業務拓展要做到以下幾點:

走出辦公室,實際和顧客互動,親自去感受他們的意見。

訂定長遠而周延的業務計畫,不要想到什麼做什麼。

密切監督業務團隊。好好跟他們相處,了解現況。

提供業務團隊具吸引力的誘因。

不要因為整體市場表現亮麗而志得意滿,要持續進行必要的基本行銷活動。

要好好把握住你的顧客,不可以讓他們在走出你公司的時候沒有留下姓名和聯絡方式。

設法拓展業務範圍,在新的地區銷售。



■獲利準則13:不要去想高爾夫、渡假會議、商展等浪費時間的事情
薪水等資源是極其珍貴的,不能夠浪費在毫無效益的活動上。盡量鼓勵競爭對手去打高爾夫球、帶全公司參加渡假會議、去參加激勵大會和商展。當他們去外面浪費時間的時候,你正好可以努力拉走他們的顧客,那才是這些活動真正可以發揮的益處。

@作者上述的部分內容,我其實並不同意如果 你的休閒活動是可以幫助您累積商業人脈,如果 你的商業展覽活動是可以拓展業務、接觸同行的,如果 你的公司渡假會議是可以讓員工適度歇息與凝聚向心力的 ............ 我都認為這是一件很棒且值得投資的事情。

■獲利準則14:團隊合作被過譽了,根本不管用
要給予員工穩固的領導和架構,然後著重於個別員工的表現。倘若你想要收到成果,就要交由特定的人去做,要他們對你負責、給他們必要的資源,然後持續監督他們的進度。

@作者認為,拋棄建立卓越團隊的念頭吧!那是不可能的!要成功,你必須指派特定的主管去負責特定的事務。如果成效是由某個團隊來負責,就沒有人會願意去做必要的苦差事。因此,你如果想收到成果,就必須交由特定的人去做,要他們要您負責,再給他們必要的資源,然後持續監督他們的進度,並給他們追求成功的金錢誘因,還有賺大錢的希望。( 嗯!有道理!)

■獲利準則15:問題不在景氣,在你
不要拿不景氣當藉口,趕緊採取行動,降低成本,積極提升業績,並開除任何表現平平的員工,力求反敗為勝。如果你的業績下滑,資金也在流失,就要全憑你自己去處理,要認清「新的市場現實」,努力創造新的業績。

@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的「損益表」和「資產負債表」要能倒背如流,讓員工接受依績效給薪的制度,每天都在追求可以增加營收和降低營運成本的方法。以上淺見就好像股市分析師說的:「買股就是買老闆」,如果老闆的衝勁與重心都是放在經營事業,那他公司的股票當然就值得參考買進囉!

書中還有一個企業案例可以參考:假設你的公司被迫要縮減 2成人事費用,老闆正在煩惱該執行以下哪項方案:A:斷然全員「減薪」2成、B:斷然「裁員」,開除2成員工。

這時老闆如果想 避免 劣幣驅逐良幣,就只好選擇B,因為如果選擇A,受到其他公司高薪挖角的優秀員工,就會選擇離職,而工作能力差的員工,則愈可能會選擇繼續留任原公司。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,結論就是應該選擇B,按照員工的績效排名,裁減2成員工。


「希望」是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;而「獲利準則」,則是支撐我們持續進步的唯一辦法。


Derek

2 則留言:

  1. 看樣子,當老闆要成功真的要好好作到厚黑學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看樣子,你是天生當老闆的料啊......佩服!佩服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