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一陣子,經過敦南誠品的時候,有一本熱銷的書籍.....叫做「免費!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祕密」。其中的內容,相信對很多網路公司會有著某種的「吸引力」,因為,大部分的網路公司都是打著免費的旗號在開疆闢土,所以,我也翻了一下下 ........
不能否認的,書中的內容的確有「理性說服面」的內容,不過,如果你看過麥克.波特的「競爭論」,你也許會不能認同其中的部分事實,所以,我也不打算介紹這本書的內容,直到發生了一件事情,給了我不同的省思 ...........
............ 話說,一個月前,我去錄影帶店租錄影帶時,習慣性的問店員說:「有沒有新片,介紹一下唄!」在店員屢屢介紹之下,我依然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影片 .......... ( 是誰在說A片!)
最後,店員說:「那你要不要租影集回去看看?」
我說:「(天啊!影集耶!那要看到何時啊!) 嗯!有好的介紹的嗎?」
店員說:「有一部警匪的通靈影集(Psych),蠻好看的,而且才15集。」
我說:「是喔!可是15集對我來說真的太多,而且影集又不能零租,如果不好看,那我虧很大耶 。」
店員說:「沒關係!那我先借你一集(片)回去看,如果好看你再租。」
我說:「這麼會做生意喔!哇塞!你老闆沒有請錯你耶!好啦!那我回去看看 ...... 」
就這樣,我回去真的看了一集以後,覺得不錯,又回去租了另外剩下集數(14集),看完第一季的影集以後,緊接著又看了第二季(16集)....... 這時,我不得不回想到了那本書-「免費!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祕密」。(天啊!原來書中的意涵可以如此延伸啊!)
因此,我決定把這本書中的部分重要內容與大家分享一下 ........ 大家如果有興趣,可以再買來看!
話說這本「免費!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祕密」的作者,就是「長尾理論」的作者-Chris Anderson,他在書中將免費分為四種型式,即「直接交叉補貼」、「三方市場」、「先免後費」、「非貨幣市場」。
直接交叉補貼:這是典型的買A送B,或是買一送一。譬如說,17世紀的紐奧良等地方酒館,當時只要酒客買一杯酒,酒館就會提供一份免費的餐點。而酒館寄望的是酒客不只買一杯,而是"許多杯",而多杯的酒價值就會超過那一份餐點囉!
三方市場:這是目前大多媒體的經營策略,就是廣告的型態。譬如說,廣告主向報業經營者購買廣告版面,而報業經營者將報紙銷售給閱讀的消費者。這是一個三方的局面。
先免後費:此一型態廣泛運用在網路上,也就是先提供免費的樣品給消費者試用,然後寄望消費者付費購買進階的服務。譬如說,無名的部落格大家都可以使用免費版本,但是如要大空間,則需要付年費。一般來說,網站的收費狀況大都符合5%法則,也就是說,只有5%的使用者會願意付費使用進階版本。(但是,我會認為凡事都有例外 ...... )
非貨幣市場:這有點類似維基百科或是Yahoo知識+。也就是說,讓人願意無報酬的分享,其誘因可能是讓人表現自我、樂趣、成就感或是謀取個人部分利益。
以上的四點說明,就是在書中的四點說明,有興趣的可以再買來看看,以下為購買參考網址:
誠品書店:http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?pgid=1001122731886130
當然,書中也羅列一些其它的觀點,譬如說,要和免費競爭並不困難,重點是您提供了甚麼樣的服務或產品與其競爭,也許很多上班族並不想喝茶水間的咖啡,而選擇了就近的星巴克,這就是一個例子。而且,免費也並不是一個絕對的致勝法寶,您必須仔細而審慎的規劃自身的產品價值,把免費的力量轉化為現金 ......... ( 這才是重點!)
在網路的世界中,免費已經創造出數以千億計的產業價值,但是,只有免費的服務是不夠的,還必須搭配「收費」的價值。今天網路的創業者不只要發明人們喜愛的服務,還要兼具大家願意掏錢的產品。免費也許是最好的定價,卻不能是唯一的定價。( 麥克.波特在競爭論也有提過!)
我還蠻期待水電費、瓦斯費可以免費,希望馬政府可以想想辦法 ...... ^^"
Derek
決定買書來好好看看 妳這算什麼行銷方式
回覆刪除這只算拋磚引玉的介紹之詞,不算甚麼行銷方式喔!
回覆刪除也許,您將來可以再好好介紹一下 ...... 加油!
我先不講書好不好,光是思考未來的行銷模式,就值得看看這樣的趨勢,google跟微軟早期放任盜版,不也是這樣嗎?
回覆刪除什麼行銷方式都是有其優勢的一面......^^"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