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聯合新聞網報載一篇關於尼爾森公司近日針對全球 50國、超過 2.5萬 名受訪者進行的網路調查,結果顯示,個人口碑推薦與消費者在網路上的推薦及評價,已成為全球網路消費者最相信的廣告形式。
根據報載,尼爾森調查發現,在台灣,親朋好友的口碑推薦最受網路消費者信賴,有九成受訪者相信。網路上的推薦及評價,有近七成受訪者信任。
調查指出,網路消費者相信品牌官網的比例,與信賴網路上其他人推薦與評價的比例相當。台灣相信品牌經營的網站 ( 77% ) 與品牌贊助 ( 70% ) 的比例,甚至高於網路網友的評價 ( 69% )。尼爾森媒體研究執行總監滕青芬表示,在此情況下,廣告主建立並經營的官方品牌網站,將會成為行銷新利器。這也是消費者相信、卻由廣告主主導的一種廣告宣傳形式。
因此,我個人也搜集了一下關於「口碑行銷」的相關意義與發展歷史,與大家分享一下 .........
口碑 ( Word of Mouth,WOM ),或稱口耳相傳,Arndt 在1967年 曾對「口碑」提出一番定義:「口碑是人與人之間的口語傳播,透過傳遞者 (sender) 與接收者 (receiver) 之間,傳遞非商業化的、關於品牌、產品或服務的訊息。口語 (oral) 的資訊溝通行為可能經由面對面或是透過電話產生。」
Rosen 則認為,對品牌來說,口碑就是口耳相傳,聚集所有人與人之間傳達的特定產品、服務及公司的話題。而口碑的基本要素就是「評論」,當對某一特定人、事、物所有的評論加總起來的,便是「口碑」。
口碑行銷學院在2008年作出「口碑」的廣義解釋為消費者透過任何方式對商品的評價。
林湘芬 (2009) 定義「口碑」為在一段時間內,對某一特定商品、品牌或服務,個人透過非商業性的非正式管道,傳遞相關資訊的想法、評論或使用經驗。
而什麼是「口碑行銷」呢?
「口碑行銷協會」就把口碑行銷定義為:「對消費者與消費者 (C2C) ,以及消費者與行銷人員,建立積極、互惠式溝通的藝術和科學。」
也有人說,口碑式行銷,就是利用具有影響力的專家或意見領袖來為產品背書或推薦 ( 意見領袖不一定是具有身份地位的人,有可能是家庭主婦或試用者等 )。
此外,有一個小故事也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.......當偉士牌的新型機車在美國上市時,公司邀請有興趣的民眾騎著新車上街,四處向路人解說新車的特色。美國福特汽車的Focus新款車推出前半年,公司也把車借給有興趣的民眾,讓車子出現在路邊、停車場、高速公路上,增加新車的曝光率。
他們要的,就是蔚為風潮的「口碑行銷」。簡言之,「口碑行銷」就是,公司召集一群消費者,讓他們在試用產品之後,在日常生活中,向別人談論他們使用產品的親身經驗。這種做法的中心概念是,當消費者越常看到別人在使用一個產品(增加產品的知名度),或者越常聽到別人在談論一個產品(來自個人的推薦),他們越有可能購買這個產品。
看完以上的一些說明,您是否也比較瞭解了「口碑」與「口碑行銷」的意義了呢!
除此之外,我在網路上也看到了一些關於「口碑行銷」的網站說明,我也藉此分享給大家:
Buzz Lab 巴茲拉伯:http://buzz.itrue.com.tw/blog/
「開發顧客能夠不花一毛錢,其實就是最有價值的行銷活動。」........... 安迪‧塞諾威茲
Derek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