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

虧百萬到年收500萬的柿外桃園 @ 關鍵字行銷


關鍵字 關鍵字廣告

今天看到這一篇 UDN新聞:虧百萬到年收500萬的柿外桃園,它是在說一位吳先生,網路創業的一個過程,我個人覺得 ......... 十分感人,因為,他承續了他父親的志業,並發揚光大 ........

最重要的是,他相信網路行銷,還買 關鍵字廣告,並勤寫部落格 .......... ^^"

以下的故事,是由聯合報記者朱婉寧(美女)的專題報導,我們趕緊來看看其中令人感動之處 ......


柿外桃園的創辦人吳宏斌今年38歲,不忍老爸柿園荒廢,決定做加工,主攻伴手禮,被笑頭殼壞去,二年燒掉100萬,從頭學行銷,上網闖出名號,從此「柿」業發達 ...........

話說從頭 ...........

台灣開放農產品進口後,台產柿子行情一路下滑,一斤只剩下40元,柿農慘賠。吳宏斌原本在旅行社當高階主管,不忍心看到父親那麼辛苦,家裡一大片柿園又不能讓它荒廢,決定回家幫忙。

那時他已經30多歲,但對農業毫不了解,一切從頭學習。,他覺得只靠柿果本身已難以維生,決定將甜柿變成加工食品,主攻「伴手禮」市場,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。

因為沒有人這樣做過,使他備受恥笑,親友都說他「頭殼壞去」。尤其他研發第一件產品-甜柿及梨子的脫水脆片時,因為毫無經驗,他笑稱簡直是「燒錢」。研發需要大量的柿子,他眼睜睜的看著辛苦種出的柿子一噸一噸的往工廠送,再一噸一噸的失敗。

就這樣,第一個100萬,就被他燒完了,而且也花了二年多的時間。

吳宏斌覺得不能光靠自己埋頭嘗試,開始去找進修課程和輔導計畫,學著控管成本以及行銷。他擅長為產品取諧音,每個都有吉祥的名字。例如柿、梨的脫水脆片就叫「柿不分離」、柿子葉做的茶叫做「柿葉發達」、釀造出來的柿子酒叫「酒柿愛你」,每個都新鮮吉利,好記也好賣。

吳宏斌也大膽在實體銷售還沒有穩定前,就以網路作主要通路。他主打年輕人市場,投資網路行銷,買 關鍵字廣告、加上電子DM、還勤寫部落格,他的主要收入都來自網路訂單。

良好的網站行銷,也幫助他打進了實體通路,因為小有知名度,他得以進入百貨公司駐點,連知名便利商店都來找他上架。現在他的公司年營業額近500萬,他闖出自己的新領域,也為傳統農產品找到新生命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( 新聞結束 )

根據我 Google 後的結果,吳大哥網路行銷的範疇的確是非常廣泛,他本人的部落格,我有找到一個,不過,不知道是不是唯一的一個,先分享給大家:

甜柿專賣店:http://blog.sina.com.tw/persimmonpersimm/


這一篇新聞,給我的省思是:良好的網路行銷,可以幫助拓展實體通路,並先建立品牌知名度,這對台灣很多的新興農產品而言,無非是一個非常有助益的消息。如果,您正苦思沒有實體通路的時候,是不是也可以學吳大哥的網路行銷,以較低的行銷成本管控,做出銷售效益極大化的業務模式呢!當然,有興趣做 Google 關鍵字廣告的,也可以與我聯絡看看喔!

最後,如果大家有興趣,想進一步購買「柿不分離」「柿葉發達」的,也可以 Google 一下囉!相信很快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~
(( 可以用「柿不分離」、「柿葉發達」試著搜尋看看 ....... ))



Derek


2 則留言:

  1. 除了關鍵字廣告外
    產品本身以及是否有「用心」部落格
    也是影響成功與否的關鍵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指教 ....

    我看得出你很用心啦 .....

    ^^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