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的一些優點,突破了以往的技術門檻,以報導的內容來看,真的很令人驚豔,目前來看,約合市價NT.12500左右,說真的,不便宜,但是功能真的很不錯,我在想,其中的部份技術是否可以轉到其他的產品上,例如:電池續航的技術...等。
我想,還是給大家看一下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的部分內容吧!
轉載: 聯合書報攤【文/陳怡瑄】 【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】
最近有個電子產品一上市,五個半小時內就銷售一空。它不是最新的MP3播放器,也不是玩法前衛的遊戲機,而是電子書,售價399美元,足以買十多本精裝書。
目前在拍賣網站eBay上甚至已經出現1500美元的成交價,美國《BusinessWeek》和《Newsweek》都把它比作出版業的iPod。
這是世界最大網路書店亞馬遜(Amazon)推出的電子書裝置。它跟一本平裝書大小差不多,重量300公克,只比平裝書稍重。它可以同時儲存200本書,還可以擴充記憶體。電池續航30小時,但充電時間只需要兩小時。
這本電子書,還可以無線傳輸,隨時隨地都可以下載書本、雜誌和報紙。
突然想到在這本書中哪裡看到某個訊息,但又想不起來確切句子?這台電子書還附有搜尋功能,只要輸入關鍵字,就可以找到原文所在。它還附有六個字級選擇,對於視力不好的人,是個福音。
亞馬遜推出的這台電子書,命名叫做Kindle,意思是點燃、點亮。取這個名字不無道理,因為它可是第一台銷售量讓市場眼睛一亮的電子書。
多年來,早已有各種廠牌的電子書問世,價格也比Kindle低。新力的eBook閱讀器,定價300美元;松下電器去年也推出300多公克的電子書,售價 340美元,而且還是全彩。國內家電廠商歌林也曾推出重量不到300公克的i-library,可以儲存約500本書,售價6900元台幣。
但只有Kindle掀起銷售熱潮,點亮電子書的未來。為什麼?
革新1〉有訊號即可下載
Kindle最革命性的突破之一,在於它不需要依賴電腦即能下載內容。
以前,不管是新力的電子書、或者蘋果的iPod,都必須先用個人電腦連上網,才能下載書本、音樂內容,然後再透過USB連接傳輸到iPod 上。但是Kindle本身就可以下載內容,只要手機收訊好的地方,就可以連上亞馬遜購買,下載電子書。而且下載一本書需時不到一分鐘。從虛擬的眼光來看, 等於是有電信訊號的地方就有書店,切斷了電子書和電腦間的臍帶。
「最神奇的是,如果你突然想看一本書,30秒內這本書的內容就出現在面前了,」寫下暢銷書《魔球》(Moneyball)的美國財經作家路易斯(Mchael Lewis)說。
在售價上,亞馬遜也提供誘因。現在讀者可以用9.99美元的價格下載《紐約時報》排行榜的任何一本書,包括售價27.95美元的暢銷書《最 高法院的祕密》(The Nine: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the Supreme Court),幾乎是紙本的三折價。
革新2〉掌握多元內容
Kindle熱賣,還在於亞馬遜本身擁有全球最大網路書店與數位內容,2003年就已經和多家出版商協議,把書本內容掃瞄儲存成電子檔;而部分出版業更開始將內容的電子檔授權給亞馬遜。
這使得Kindle一發售,就已經有8萬8000本書籍提供下載,遠超過新力eBook的兩萬冊;而虛擬報架也提供《紐約時報》《法文世界報》(Le Monde)等數十種報紙。
革新3〉極盡人性化
Kindle更挑戰了人類已經行之千年的閱讀習慣。小說《斷背山》作者安妮普魯(Annie Proulx)更曾公開說過,絕不會有人想要在侷促的小螢幕上看小說!
所以,亞馬遜的Kindle在許多方面更極盡所能去模仿紙本書籍。亞馬遜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(Jeff.Bezos)接受媒體採訪時透 露,他在初期內部Kindle開發會議上,就已經下達了明確又富詩意的開發方向,「Kindle必須體現書本的氛圍,它是文化的儉樸容器,而非酷炫的新發 明(whizzy gizmo)。」
例如它的機體越靠近邊緣愈薄,營造一本書被攤開時的感覺。它採用由麻省理工學院開發、台灣元太科技生產的電子墨水技術,完全反射、不需要背 光源。意即你的眼睛不會像長時間上網閱讀一樣,被液晶螢幕照得痠疼。黑白的畫面和字體,看起來有點像兒童磁鐵玩具畫版(Etch a sketch)。「讀起來幾乎就像書本,」CNET執行編輯卡諾伊 (David Carnoy)評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